一、专业名称及专业代码
(一)专业名称: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二)专业代码:560702
二、入学要求
高中阶段教育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一)职业面向
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于汽车销售、汽车维修等相关汽车行业,从事汽车检测、维护、维修等岗位的技术和管理工作。
主要从事的岗位群:
1.汽车检测岗位;
2.汽车维护岗位;
3.汽车配件管理岗位;
4.汽车销售岗位;
5.汽车售后接待岗位。
拓展岗位群:
1.汽车保险岗位;
2.汽车索赔岗位。
(二)职业岗位(群)与能力分析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包括了汽车行业一般从事的职业、岗位,具体该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用表格列出,见表2。
表2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职业工作岗位名称 | 岗位主要工作及专业技能要求 |
机修 | 典型工作任务:发动机故障诊断与维修、底盘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维护与保养。 |
专业技能要求:握各种车型汽车维护保养规范、流程,保养技术;熟悉目前主流车型的发动机构造,底盘构造及故障诊断及修理技术;对各种汽车整车电路有清晰的认识,能根据汽车故障现象判断汽车各种电器设备的故障并进行修理。 | |
配件管理 | 典型工作任务:汽车配件的采购管理、汽车配件的仓储管理、汽车配件的销售管理、汽车配件的物流管理 |
专业技能要求:熟悉汽车配件种类及分类方法,掌握库存管理。 | |
销售顾问 | 典型工作任务:汽车销售 |
专业技能要求:掌握汽车销售流程、卖点话术等。 | |
服务顾问 | 典型工作任务:维修项目完成确认、维修质量判定、车辆交接、客户跟踪、维修质量回访、跟踪服务 |
专业技能要求:沟通能力强,熟悉电脑操作,对汽车的构造及维修,保养流程有清楚的认识。 | |
保险理赔 | 典型工作任务:汽车检验、车辆投保。 |
专业技能要求:沟通能力强,熟悉电脑操作,对汽车的构造有清楚的认识,熟悉保险理赔程序。 |
五、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面向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类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具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能力,能够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专门人才。
1.知识要求
(1)掌握从事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政治理论、实用语文、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运动理论和技能。
(2)掌握机械制图、CAD制图、汽车机械基础、汽车材料及加工工艺,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
(3)掌握汽车构造、原理、维修,汽车电器设备构造、原理、维修,高级轿车电控系统的结构、原理和检修等专业理论知识。
(4)掌握汽车检测诊断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综合性能的评价参数和影响因素。
(5)掌握合理使用汽车和运行材料的理论知识,掌握企业经营管理,汽车及配件营销与售后服务的基本理论知识。
2.能力要求
(1)对汽车及其系统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能力。
(2)汽车及其系统维修方案制定、生产组织、检查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3)汽车及其系统技术状况、故障、损伤、事故的检测、鉴定、分析、评估的能力。
(4)汽车及其维修新技术的学习、应用、转训的能力。
(5)学习和应用汽车新技术的能力;查找和利用资料的能力;逻辑分析的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热情高。
(2)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3)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5)身心健康,良好的社交能力。
(6)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7)具备一定的社交沟通能力、自我表现能力和组织能力,有较好的心理素质。
(8)具有安全与环保意识。
(9)通过网络等渠道,具有信息收集及信息处理能力。
(二)人才培养规格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认真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道德品质,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
掌握汽车检测与维修领域所必需的较为系统的基础科学理论;要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必要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分析解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绘图、汽车试验、汽车检测及故障诊断与维修、配件管理、接待、保险、运输与维修企业管理能力以及汽车驾驶技能等;具有较强的外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见表3。
表3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规格
基本 素质 |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认真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道德品质,具有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开拓精神、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 | ||
专业 能力 | 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计算机基础、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子基础、汽车文化、汽车构造及原理、汽车维护、汽车维修接待、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汽车总成大修技术、汽车维修质量检验、汽车维修5S理念及安全环保等理论和知识、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 | ||
社会 能力 | 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了解我国国情和国策,具有牢固的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和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艺术和美学修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勤于不断学习、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务实创新的思想品德;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创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
方法 能力 | 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维修资料,正确地选用设备和工量具,严格执行5S、安全环保地进行汽车维护、故障诊断和汽车总成大修,能胜任机电维修技术员工作。 培养学生具有汽车维修及管理的工作流程等知识、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具有处理投诉的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能胜任汽车维修服务顾问工作。 培养学生具有汽车维修车间技术管理和汽车零配件经营管理的基本能力。 | ||
执(职) 业资格证书 | 名称 | 等级 | 颁证单位 |
汽车维修工 | 高级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三年制高职每学年安排40周教学活动。总学时数一般为2800学时,公共基础课程学时一般占总学时的1/4,鼓励学生自主学习。选修课教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均应当不少于10%。常规教学周周学时控制在30学时以内。实训、实习每周计30学时,入学教育、军训、顶岗实习、毕业教育每周计30学时。学分计算上,以16-18学时计为1个学分;单独开设的实验课、实训课、实习课:每周1学分。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50%以上。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为6个月以上,统筹推进文化育人、实践育人。鼓励将学生取得的行业企业认可度高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新生入学教育、思想修养教育、法律知识教育。通过学习,使学生很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端正思想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修养,成为懂法、守法、会维权的合格毕业生。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概论
本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三大部分,其灵魂在“毛泽东思想”。该课程使学生掌握毛泽东思想,学会运用毛泽东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形势与政策
本课程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它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正确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4.大学生心理健康
本课程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主要依托,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优化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和教学课程。
5.大学英语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及翻译学习。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专业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语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综合能力打下基础。
6.大学体育
本课程第一学期开设大专必修体育课,第二、三学期开设一年的选项课,项目有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太极拳、保健按摩、女子防身术等选项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以及科学锻炼身体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
7.实用语文
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阅读欣赏、应用文写作、口语交际三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应用文写作的方法与技巧,并以优秀文学作品为载体,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促使思想境界的升华、实现健全人格的塑造。
8.军事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观念。加强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培养后备兵员和预备役军官、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好基础。
9.军事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并结合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激发爱国热情,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综合素质,强化居安思危的国防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性与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10.入学教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新生理解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和学校对他们的要求;迅速转变角色,尽快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引导他们逐步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创新、学会与人合作;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以及与学生有关的各类机构设置,督促学生遵守校规校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帮助新生端正专业思想,明确学生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争做优秀大学生;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环境、人际关系、学习、生活、语言变化带来的一系列心理不适问题,尽快融入学校新生活。
11.毕业教育
毕业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毕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和引导毕业生顺利毕业、就业。本课程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为中心,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断增强热爱学校、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奉献青春的社会责任感,正确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走向社会的准备,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和谐发展,进一步巩固“提增”育人计划的成果。
12.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本课程是全院一门素质教育类的公共必修课程。它不仅是学生生涯中的一门课,更是职业人生中的必修课。本课程通过对高职生职业发展与就业素质、能力等方面研究与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学习、生活与就业中的实际问题,促使高职生自主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能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与生涯管理能力。本课程通过对“职业生涯规划能力、职业素质与就业能力”等方面的研究和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分析解决就业与成长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高职生自主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通过课程教学,努力实现高职生在思想、知识和技能三个层面显著提高。继而使学生掌握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促进职业发展,提高自身素质,实现人职匹配,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13.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软硬件的安装调试;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等软件的应用;掌握Internet的基本应用;从而逐步加深信息技术对本专业的渗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工作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奠定良好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促进作用。
(二)专业(技能)课程
1.汽车机械制图
主要培养汽车相关专业学生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的基本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三视图投影原理及基本体投影、组合体、机件的表达方法、标准件与常用件、汽车零件图、汽车装配图以及展开图与焊接图。
2.汽车电工电子技术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是专业必要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概况,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内容包括:电路部分,模拟电子技术部分,数字电子技术部分。
3.CAD制图
汽车零件识图及CAD是研究机械图样的绘制和识读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工程技术人员表达设计意图、交流技术思想、指导生产工艺等必须具备的基本功。内容包括:制图的一般规定,正投影法和三面视图,点、直线、平面的投影,基本体,截交线,相贯线,组合体,轴测图。
4.汽车机械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分析、设计和标准件的选择等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应用标准、规范、手册、图表和设计资料的能力以及机械维修、新产品开发等基本能力。
5.钳工实训
钳工教学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在校内实习工厂进行。内容包括:钳工操作基本知识与安全知识、锉削基本姿势练习、平面及立体划线练习,示范、金属锯割——圆钢下料、金属锉削——平面四方六方工、钻孔,攻丝,套丝。
6.焊工实训
通过焊接实训,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常用焊接种类和方法;掌握机械产品常用钢材的焊接方法;熟悉常用的焊接设备;了解和熟悉机械在焊接过程处理焊接变形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以及在生产现场中将所学理论知识加以验证、深化、巩固和充实,并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7.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汽车发动机结构复杂、故障类型和失效形式繁多,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安排发动机及其零部件的拆卸、分解、修理、过程检验、装配、调整方法、竣工检验、维修工艺的编制等实训;机械装置的故障诊断与排除的实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独立运用常用工具、专用工具和仪器设备完成汽车发动机常规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检测和维修。
8.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本课程将针对本专业的特点,着重阐明常用汽车底盘各总成和零部件的结构、分类,作用及工作原理,并熟悉其部件的拆装方法;掌握汽车底盘的维护和主要总成的检验、修理、调试等过程;了解先进的新结构和工作原理;授予学生汽车底盘构造规律性的知识,使学生具有举一反三的分析能力,对结构不断更新的适应能力和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不断进行汽车底盘全面故障诊断提供技能训练,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9.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本课程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以够用为度,技能以实用为主。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上使用的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报警灯与显示装置、汽车辅助电器等电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整车电路图的识图方法,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动手过程中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的融合,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10.汽车材料
本课程主要针对汽车机修工和维修工的岗位能力要求,培养适合于现代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培养学生应用汽车材料,特别是油料、辅料的基本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和接续汽车检测与维修的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1.汽车文化
本课程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汽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发展趋势,培养学生对汽车的兴趣和爱好,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12.新能源汽车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目前的能源结构有初步的了解,了解了世界各国为什么要开发新能源的真实理由及新能源在汽车上的应用前景。该门课程从现代汽车发展的角度出发,综合分析了当前能源危机环保危机形势下现代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对新能源在汽车上的运用进行剖析,及通过对新能源汽车原理的论述,帮助学生掌握新能源汽车结构,掌握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进一步达到掌握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知识和掌握一定的技能要求。
13.汽车营销与服务
《汽车营销与服务》课程是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内容涉及了汽车营销市场的理念、汽车营销策略、汽车销售人员素质以及汽车整车销售中碰及的保险、贷款、上牌、售中售后维修零配件服务,涵盖了整个汽车营销知识领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很大的积累和帮助,为他们以后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营销人才奠定扎实的基础。
14.汽车新技术
本课程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使学生掌握汽车新技术知识具备新技术故障检测诊断维修技能。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善于发现问题,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
本课程属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检修,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电路图的识图方法,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16.汽车性能检测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汽车维修工、汽车维修电工、汽车美容与装潢、汽车钣金与涂装等方向的基本职业能力。达到本专业的学生应获得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基本要求。是与企业生产直接对接的一门课程。
17.汽车空调
《汽车空调》这门课是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也是高职高专教育课程改革后汽修类专业的专业综合理论课。通过对汽车空调的制冷和制热原理、结构、典型汽车空调和维修技术的讲述,使学生掌握汽车空调的制冷制热与除湿的基本原理和组成部分,掌握汽车空调的特点及有关维修保养技术。
18.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现代汽车性能、故障检测的原理、方法、标准及汽车检测仪器、设备的使用;掌握现代汽车故障波形分析、数据流分析、故障码读取等先进诊断方法,并初步具备分析故障、诊断故障及排除故障的能力;具有查找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做准备,同时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职业素质,以及为今后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工作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9.汽车底盘电子控制技术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是在《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基础上的提升深造,为后续《汽车电控技术》、《汽车故障检测与诊断》、《汽车企业管理》等课程打下坚实基础,培养学生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底盘系统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
20.汽车保险与理赔
本课程是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拓展学习领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是随着汽车后市场服务岗位的不断细化,根据企业对营销岗位专业人所要求的汽车的保险与理赔能力而设置的选修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市场感知能力、敏锐地把握客户心理、现场查勘的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出色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开拓能力;准确进行汽车事故案例分析,完成理赔业务,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
21.发动机拆装实训
本课程是本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实践教学课程。学生通过《发动机拆装》实训课程的学习,了解发动机拆装操作的基本要领和基本知识,熟悉安全操作规程和防护要求,了解发动机常用拆装工具和专用工具(夹具)的基本知识,并具备发动机拆装的基本操作技能,能掌握各典型总成部件的构造、工作原理和调整方法、能掌握有关部件总成的拆装工艺及方法。
22.专业综合实训(校内)
能够识读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具备汽车修理工艺中的钳工的基本技能;具备汽车驾驶基本技能;能够正确熟练使用工、量具,操作常用检测、维修设备;能够正确进行汽车维护作业;正确掌握汽车主要总成装配、检验与调试方法;能够熟练进行汽车电气系统的检测与修复;能够进行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的诊断与修复;能够熟练进行汽油喷射发动机、共轨柴油发动机的检测与修复;能够熟练进行汽车传动系的检测与修复;能够熟练进行汽车转向系统、行驶系统、制动系统的检测与修复;能够熟练进行汽车车身、舒适系统、安全系统的检测与修复;具有汽车综合故障诊断能力;具备汽车修竣后的检验能力;具备汽车维修企业技术管理的基本能力;具备汽车销售企业营销策略以及机动车鉴定、评估、保险、理赔的基本能力;能够阅读英文汽车维修资料。
23.顶岗实习
为使学生能得到较全面、系统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实习的内容一般应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国内外典型汽车检测、修理(包括部件、总成)的工作组织和计划;国内外典型汽车检测、修理的工艺流程及要求;参加国内外典型汽车修理工艺实际操作;典型汽车维修设备的操作及使用;参加国内外典型汽车各工种(包括汽车发动机、汽车底盘、汽车电器设备、汽车装饰和美容等)的修理操作实习;参加修竣车辆的修理质量检查、检测、分析、总结及整改,掌握工程修复验收标准;撰写汽车检测、修理的专题实习报告书。
24.毕业论文指导答辩
毕业论文的目的是检查毕业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也是提高自己获得新知识、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快速发展自我的过程。每位同学都应充分重视毕业论文,珍惜在校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在该过程中超越自我,从而使自己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书证融通
积极参与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有关内容及要求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具体如下:
(1)学生技能大赛获自治区级1、2、3等奖,可抵公选课3、2、1学分。
(2)学生考取第二个及以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每个证书可抵公选课1学分。
(3)国家或行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1)汽车维修工:高(中)级工(必考)
2)电工:职业能力评价证书(可考)
3)CAD制图员:中级或高级(可考)
4)工业机器人应用编程(可考)
5)普通话证书
说明:学生可据个人爱好,申请考取相关专业资格(能力评价)证书。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表见附表1、附表2、附表3。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通过培养、引进和聘用相结合的方式, “双结构、双素质 ”的高水平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理念先进、技术过硬、教学团队。经过二年的建设,使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列入学院培养的专业带头人 1-2 名,培养骨干教师 4 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95%,继续增加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为本专业兼职教师,使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梯队建设更加合理、更加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
(二)教学设施
(1)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为校内课程提供了生产性或实物模拟仿真、混合仿真和计算机虚拟仿真实训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的要求。
实验实训设备的配置符合项目要求,满足人材培养的需要。依托实训基地人力资源和设备条件,开拓实训、培训等服务功能。融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科研与社会技术服务为一体,实现教学、培训、服务一条龙,保障实训基地持续良性运行和发展。
(2)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应是正式的法人单位,是交通管理部门认定的职能齐全的三类以上汽车维修企业,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场所。目前,本专业已先后与 呼伦贝尔市利丰汽车行有限公司、金新化工有限公司、青岛海尔集团、大连船舶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为校企合作、教学研究、产品开发和学生校外顶岗实习创造了良好条件。合作企业组织机构健全,领导和工作人员素质高,管理规范。能够满足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要求的必备条件,合作社会形象较好,能够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条件和相应的业务指导。
(三)教学资源
校企联合、共建共享,依托学院共享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通过优质核心课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带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系统设计和建设有利于自主学习、内容丰富、使用便捷、更新及时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学校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
学校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中心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验实训、职业技能证书考证的功能。实现教学与实训合一、教学与培训合一、教学与考证合一,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四)教学方法
课程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因材施教,积极推进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项目为驱动,采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项目驱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保证教学效果。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应该包括:实物、多媒体、录像、网络教程等。使学生能更好的将书本知识与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五)学习评价
本专业课程考核评价方式是把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通过过程考核、终结性考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检测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以此促进学生学习目标的实现。
在科目考核方面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成绩按平时30%,考试70%纳入总评。考查科目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考核。
技能考核方面分为校内实验实操、校外实习实训和技能考核。根据完成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等级程度评定成绩校外实习实训成绩考核由企业岗位标准和岗位职责对学生进行考核。
(六)质量管理
1.组织保障
学院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机构由学院院长、教学主管院长、教务处及督导室组成,主要负责整个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监督及评估工作。这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机构能够有效地对学院的教学过程进行管理。实施人才培养实施问责制,按照人才培养任务的要求,层层落实责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建立了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学院、专业与企业进行沟通的平台,可以不断得到行业企业专家的支持帮助,确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得到不断优化,不断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使所培养的毕业生更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
2.制度保障
学院管理制度:为加强学院教学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学院逐步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各系及专业认真实施;并结合自身具体实际制订了具体实施办法以及自身的教学管理制度。
九、毕业要求
学生完成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达到154.5学分,德育、体育合格,参加毕业实习,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考取普通话证书,并且至少获得一个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