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探索产教融合 深化校企合作

部门:机电工程系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9/4/25 11:00:02 人气:85 加入收藏 评论:0 标签:

一、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基本情况

1、    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机电工程系共建有三十二个实训室,基本上能够满足各专业相关实习实训需求。为紧随先进技术的发展步伐,建立了3D打印和移动机器人工作室、智能制造大师工作室,开展前沿科技的学习和研究。随着实训室的不断建设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教师将学生带入实训室,将原来的纯理论课教学转为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但提高了教学效果,还提高了实训室的利用率。汽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室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汽车维修仿真系统、专业实训设备,将理论教学、仿真教学、实训教学完全结合在一起,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水平。

目前,机电工程系已同青岛海尔集团、大连船舶集团、浙江敏实集团、嘉兴司诺投资有限公司、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呼伦贝尔驰宏矿业、华德牧草、利丰汽车、强能汽修、满洲里伊泰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成立了多个学生实习就业基地,基本能够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实习需求。

2、校企合作开展情况

机电工程系对内不断加强实训室建设,对外不断考察、筛选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目前已与青岛海尔、浙江敏实集团等有实力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这类企业管理规范、社会知名度高,学生能够得到企业的文化熏陶,更有利于以后的成长。

2019年4月17日,机电工程系与嘉兴司诺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培训、科研合作。双方合作建班冠名为“呼伦贝尔敏实班”,首批订单班学生从机电系二年级学生中选拔30名学生为订单培养学生。

2019年4月19日,机电工程系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本着平等互赢的原则,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以机电工程系为教学基地,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定向专业,开办天马定向班,学制三年,初期开设4个班,暂定开办三届。企业提供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技能人才各职业需求规格等情况;学院提供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教学实施计划、在校生结构等情况、安排专业教师对天马定向班学生进行教学。企业根据教学需要安排部分工程师/专家到学院进行教学指导,协助学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另外,校企双方还针对师资培训、教学指导、接收毕业生等方面达成了协议。

在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机电工程系不断摸索经验,

其中,我系汽修专业的校企合作更具有典型性,不但把学生“送出去”,还把企业“请进来”。

2016年学院与呼伦贝尔市强能汽车维修服务公司合作建立了“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双方合作的主要内容为: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理论和实践教学学时分配、制定教学计划;学院负责学生专业理论和基础技能的培养;强能公司负责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合作首先从2014级汽修高职毕业班开始。该班共有11名学生,全部为男生。在校内接受了两学年的理论学习和钳工、焊工、机加工、汽车发动机、底盘、变速箱等基础技能培训后,于第三学年进入强能,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综合技能学习。学生吃住都在企业,完全按照企业规章制度、作息时间进行管理。实践教学的内容按照汽修岗位划分为几大模块,学生在各岗位定期轮换,由师傅负责传授维修技能,并进行综合考评,对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评价。期间,学院及我系领导、专业课教师、班主任等不断与企业和实习学生进行交流、座谈,对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改进,目前已经形成一套完整、有序、有效的合作模式。学生在进入企业后短期内就取得了显著进步,不怕脏不怕累,学习积极性非常高。通过一年的实践教学,学生接触了各种车型,遇到了各种故障,掌握了从检测、维修、定损、保险理赔等全流程汽修专业技能,全部达到了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学生毕业后很快走上了工作岗位,其中有两名学生申请留在强能公司,作为正式员工开展工作。随后每年都有汽修学生进入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形成了稳定的管理流程和合作关系。

3、引企入校案例

目前我系在学生毕业前的顶岗实习主要以“送出去”的培养模式为主,为探索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提高顶岗实习效果,学院于2017年底与呼伦贝尔利丰汽车行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在校内共同建立汽车快修服务站。由学院提供场地、部分设备及基础设施,企业负责管理运营,同时承担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勤工俭学和就业等任务。快修店建在校内西北角新建的实训楼一楼。经过今年暑假期间的紧张施工,目前已经开业,主要开展汽车维修、保养、美容等综合业务。这种将企业“请进来”的合作方式,更有利于学院对技能人才培养的掌控力,有利于拉近校企合作的距离,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互相促进,最终实现学院、企业、学生、教师、社会等各方面的多赢格局。

4、现代学徒制探讨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对应的一个不断发展的教学模式,从最早提出的“理实一体化”到后来的“教学做一体化”,再到现在的“现代学徒制”,以及“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模式”等,多种模式的名称不同,含义也有差别,但核心说的都是实践教学的开展问题。

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的《关于公布首批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发改办振兴[2016]1171号)中明确将呼伦贝尔市列为了试点城市之一。我院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度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8〕10号)的要求,成功申报成为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以上文件至少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经非常明确——职业院校必须与企业联手进行技能人才的培养;二是职业教育已经不再是教育部的“自留地”,必须联合其他部委共同“开垦”才能收获我们需要的果实。这次职业教育的改革给我院的职业教育带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如果积极改革并获得成功,可大大提高我院职业教育的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存在的困难、问题

1.  实践教师的招聘和培养问题

我系参与实践教学的教师来自两方面,一是面向社会招聘的具有实际生产工作经验的专业人员,他们实践经验丰富,尤其在机械加工领域,技术水平远远高于纯理论课教师,完全能够胜任教学要求。但由于学院给予外聘教师的薪资待遇较低,不但招不到真正的高技能人才,甚至留不住普通的技术人员。另一方面,实践教师由理论课教师经过培训学习,成为“双师型”教师。但这种培养需要严格的计划和制度来保障,必须经过长期系统的训练才能从一名理论课教师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技能人才。

2.“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差距

目前我系开展的校企合作与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还有一定差距,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积极探索,不断与企业加深合作,但要真正建立现代学徒制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还需要从国家层面建立实质性的制度保障和利益分配,既然企业参与了人才培养,政府在教育资金的投入和鼓励政策上,也应该分企业“一杯羹”,让企业感受到作为教育主体之一的神圣职责。

机电工程系    

2019年4月25日

本文网址:http://jdgc.hlbrzy.com/show.asp?id=9583
更多>>网友评论
发表评论